舌苔什么颜色正常?
舌苔由胃肠之气上熏于舌所致,故能反映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正常的舌苔均匀薄白 moist,颗粒清晰,如一层薄霜,无裂纹、无剥落现象,中间 neither thick 亦不腻,揩之可去。胃气时布,故舌苔不增不减。
一般情况下,薄白舌苔为正常表现。当感受外邪后,也可有薄白苔。若苔质颗粒粗大疏松,揩之易去,为松浮舌苔,为感受风邪的征象。若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为腻滑舌苔,为感受湿邪的征象。若舌尖生微芒刺,多为热在上焦心肺的征象;若舌中有芒刺,多是中焦脾胃实热内蕴所致。舌苔从白色开始,随时间的推移可逐步加深变浊,由白苔转变为薄黄苔,进而转为厚黄苔,再转变为浊腻的黄苔,这是外部邪气开始侵犯人体表浅部位,然后深入脏腑,渐次为病,以及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的表现。人体得病之后,正邪相争,斗争极为激烈时,常可使舌面上没有苔、没有腻,称为舌无苔或镜面舌。而当病情好转、邪气渐退、正气恢复时,则又可再生苔。因此,薄苔一般主表证、病情轻,厚苔主里证、病情深重;白苔一般为寒证、表证,黄苔一般为热证、里证;腻苔多属湿邪、痰饮等邪气内盛,舌无苔多属邪气亢盛,正气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