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人畜共患病是临床医生与动物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恐慌之一。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由动物传染给人的病原体,这已为人所共知。这些病原体通过人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造成感染。以下是对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人畜共患病进行说明。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人畜共患的天然病毒性疾病,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体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病犬,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的动物表现恐水、恐惧、狂躁、呼吸困难、流涎、高热、全身痉挛等,之后发生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心力衰竭而死。对狂犬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性暴露感染人狂犬病疫苗,对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保护人的健康起着至到重要(1)发病特征①发病率。狂犬病的发病率在国际上不存在地域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约占全部疾病的1%。高发季节多在秋季以后,7~8月份为发病的第一个高峰,其原因是夏季动物的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分泌多,而冬季、早春则是各种动物的发情季节,使病毒活跃,并易感染。(2)传染源:患病动物及家属。狂犬病患者及其带毒家禽、家畜都可成为狂犬病的传染源。(3)传播途径: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科,为弹状病毒。人一般通过接触感染和呼吸道传播。被感染的动物是病毒传播的媒介,通过伤口和闭合的伤口接触传播或者呼吸道传播给人。病
狂犬病毒50%,粘膜受到严重损伤,完全封闭的伤口虽然也能进入少量病毒,但不能建立感染。粘膜是被侵犯的首要部位,其次是真皮和肌肉,如侵入到神经束则引起中毒现象,这是狂犬病毒的特性。(4)易感人群:全人群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或以患狂犬病的动物为媒介的间接接触,均可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动物接种过疫苗的人或者病人痊愈后,仍然可以留下持续性的病毒库。病人体内亦可以存在长期的病毒携带者。
钩虫
钩虫病(hook worm)是由钩虫属(Hook niagra)的钩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近年来该病在世界上广为流行,传染途径是粪便,主要通过呼吸道、水源感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该病主要侵入途径是口腔,在睡眠时因吞咽动作而进入鼻腔,进入胃后,若胃内分泌物,即胃酸和蛋白酶不足时,钩蚴即能存活,并钻入胃壁,经十二指肠到达小肠,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临床上应以急性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皮肤癣菌病
皮肤癣菌病(tinea,或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皮肤、毛发和甲的传染病。皮肤癣菌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传染途径主要是在皮肤损害处直接传播,也可在家庭及工作单位传播,真菌可以直接传染,也可间接传染。(1)致病季节:此病全年均可发生,4~7月份为疱疹型真菌病的多发季节。(2)传染源:以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病程短者,传染性较强,至痊愈时传染性逐渐消失。(3)传播方式:皮肤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经衣服、用具、桌椅、地板、地板毯、马桶等间接传播。也可因共用毛巾、被单、浴巾、或握手、喂饭等,造成真菌的间接传播。另外,还可能经空气吸入和消化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