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会传染血吸虫病吗?
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后,虫卵随人或动物的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脱离螺体后进入水,在水中有一定传染性。如在有钉螺的地方下水,或在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沟、池塘、水渠内生活、操作,就会感染血吸虫。
血吸虫钻入皮肤时,有局部皮肤瘙痒或针刺感,随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大等,继发感染、治疗不及时或感染较重时,易转为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引起肝脏硬化、腹水、门脉高压等,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
因此,在预防该病时,除大力消灭钉螺外,群众应改变生活习惯,不在有钉螺的河流、池塘洗菜、洗浴和游泳;积极提倡农村改水、改厕,以切断传播途径。血吸虫病主要寄生于家畜的肝脏和肠道,患病的牛、猪等动物消瘦、下痢,幼年感染严重者死亡。病畜因磨擦皮肤表面,常可在皮肤上出现皮炎或结缔组织增生。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注射灭蚜灵等药物,在有钉螺地区不能饲养牛、猪等动物,病畜不能屠宰出售。总之,人和动物都应积极预防血吸虫病,不接触病原,就谈不上感染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