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状病毒一直携带吗?
杯状病毒科病毒为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对热敏感。已发现有30余种不同株的杯状病毒,分6个属,主要寄生于灵长类动物,很少感染人。
杯状病毒科病毒直径约为50~200nm,呈杯状或圆筒状结构,具有囊膜,表面有多个乳状小丘。已分6个属,人兽共患的有5个属,病毒在自然或人工培养液中常形成一个管雕状颗粒,不同属的病毒,在电镜下形态略有不同。在光镜下观察,感染细胞的病变也不一样。已知乳多空病毒科的某些成员可以引起人类腹泻和结肠多发性腺瘤病。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可以分为3个流行病学组别:第一组包括熊猫病毒、猴痘病毒和天竺鼠病毒,主要侵犯灵长类动物,偶尔感染人;第二组包括犬疱疹病毒(canineneHumanherpesvirus,caninerespiratorycoronavirus,Cat-fishrhinotuamvirus),猪圆环病毒(swineCirndontVirus)和人疱疹病毒7型(Humanherpesvirus7,HHV-7),主要侵犯人类和猫;第三组包括人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和人疱疹病毒8型(Humanherpesvirus8,HHV-8,又称卡彭塔利亚病毒),主要侵犯人类。这些病毒的易感动物主要在人群间互相传染,引起流行。
杯状病毒科成员在流行病学上还有重要特点,即动物源性。除人疱疹病毒8型可能经过器具及飞沫传染外,其他成员都经过直接接触传染,或经分泌物、唾液传染,也可因食用含有大量病毒元素的肉制品,通过消化道感染。
杯状病毒科病毒主要依赖抗原变异及免疫逃避来逃避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攻击,是目前最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其血清型广泛,变异株多,对其他抗生素有抗药性,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所造成的临床困难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性流行病,并还在不断出现新的血清型或变异株,对抵抗力弱的人易造成暴发流行。
杯状病毒可诱发严重呼吸道感染,人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人疱疹病毒6型和8型主要侵犯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可引起急性纤维性渗出性炎,部分可表现为肺炎,一般病程较短,症状比较轻,称为非典型肺炎。如果炎症范围广泛,可引起严重后果。人疱疹病毒7型常潜伏于鼻咽部,当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