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携带是怎么回事?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与人类痘病毒、麻疹病毒有很近的血缘关系[1-2]。根据其血凝素蛋白基因的不同,该病毒可分为A、B两种血清型,其中A型又可分为A1和A2两个亚型。目前研究较多的是A型病毒感染,而B型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报道较少。 犬瘟热自然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大约为50%,但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忽略;而临床典型病例发病率约为30%。各种年龄的狗都可感染,但以未免疫的年轻犬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狗对犬瘟热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
临床上,犬瘟热主要引起全身中轴神经系统损伤,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精神沉郁、食欲差甚至废绝、饮水增多、鼻粘膜充血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造成死亡。病死率为20%~70%不等,存活者可部分恢复,但也常留有部分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步态不稳、嗅觉丧失等。 实验室检验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快速诊断试纸等方法。
血清学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包括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在感染早期(病后3周)即可检测到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在病后4~6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衰减,中和抗体出现的最晚,约在病后8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患病犬的血清中检测出以上三种抗体的混合阳性反映了机体同时含有这三种抗体,即既往或当前感染了本病毒。
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神经组织、肺组织和肾组织的病毒载量,结果呈阳性时亦可判定为病毒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