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很长怎么治疗?
便秘是指排便周期延长,或间隔时间明显过长、排出困难;或虽非24小时不出血便,但每日排出粪便量小于200g,粪质较干,呈颗粒状,且排便费力,可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 老年人及病重者还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 若发生肛门疼痛、便血,应及时就诊排除肿瘤风险。
【病因】 本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不良的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运动量太少,又喜吃辛辣刺激食物,水分补充不够,导致肠道蠕动减弱,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
2.饮食结构不合理 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应该均衡摄入,如果只偏爱肉类或者蔬菜,就会因摄入的营养不均衡而导致的肠蠕动减慢,产生便秘。
3.不良的情绪影响 情绪焦虑、抑郁可能会抑制胃肠道蠕动,经常生气也会对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蠕动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差,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开始衰退,内脏器官的功能也逐渐下降,胃肠自然也不例外。另外,老年人群肌肉力量也会比年轻人弱很多,这也会导致胃肠蠕动缓慢,出现排便困难。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泻药或者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可能形成药物依赖,导致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慢性便秘。
6.器质性病变 除功能性便秘外,还有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慢性便秘,如直肠前突(主要症状为粪便堆积在直肠腔内,患者感到下腹坠胀,排便不净)、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由于盆底肌张力减低引起的排便困难)、结肠冗长症(由于结肠绒毛代谢异常导致结肠运输缓慢,出现便秘)、巨结肠(肠道神经节发育不全,导致肠壁肌肉缺乏收缩能力,不能推动粪便向下运动)等疾病。 有些中老年男性还可能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通过盆底神经反射引发便秘。
【防治方法】
1.合理膳食 首先应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提倡一日三餐,每餐半斤粮,四顿点心;每天三餐鸡蛋,四顿饭鱼肉;一天吃一碗主食,一天吃一个水果,做到粗细搭配,荤素协调。这样有利于减少毒素的吸收和促进毒素的排泄,保持体内环境清洁无污染。
还应纠正不良嗜好,如嗜烟酒,因为酒精和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极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增加肝脏解毒负担,干扰肠道消化酶的作用,降低食欲,造成营养素供给不足。
2.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对缓解便秘有重要的作用。
3.心理疏导 由于精神因素可引起肠蠕动减慢,所以心理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便秘也十分重要。应当注意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以防加重病情。
4.药物治疗 对上述方法处理无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症药物,以缓解不适症状。主要包括:
(1)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肠道,促使肠蠕动加快,同时软化分解干硬粪便,使粪便迅速排出体外。此类药物有果导片、番泻叶冲剂等。需要注意,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
(2)渗透性泻药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水分,增加肠道动力,达到软化粪便,清除宿便的功效。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等。
(3)润滑性泻药 此类药物能涂抹在肠道黏膜表面,减少粪便与肠黏膜接触,同时可使粪便变软,易于排出。常用的药物有开塞露、矿物油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