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球虫会引发什么症状?
兔球虫病是由等孢球虫属(Isospora)中的某些种寄生虫引起的,主要侵害哺乳动物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可引起消化道炎症及呕吐、腹泻,严重时会导致脱水死亡。 目前国内外对球虫病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动物来源的球虫病其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否有差异尚未明确。 本次试验选取了3个不同的兔球虫源株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相比,各球虫感染组的粪便中未观察到明显异样;但肠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各球虫感染组大鼠的盲肠和结肠粘膜杯状细胞减少,肠腺漏斗端增生,腺腔内粘液含量下降。说明这3种不同来源的球虫均有侵袭消化道的黏膜并导致炎症反应的作用。
对免疫器官的重量测定结果表明,与空载体组相比,除12h外,其余时间点0L-1接种组大鼠的脾脏和肺脏重量均显著增加。而48h时,3个球虫感染组大鼠的脾重和肺重较之空载体组均无显著性变化,提示这3种球虫可能通过相似的信号通路引发相似的免疫应答过程,进而导致相应器官出现代偿性增殖或损伤。
试验还发现,与空载体组相比,12h时0L-1接种后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WBC)数显著降低,而48h时WBC数则有所上升。不同时间点上,各个球虫感染组间的大鼠WBC数无显著性差别,说明在试验时间段内,这几种球虫可能对大鼠的免疫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 述, 本实 验结 果可 能可以 解释为如下: 等孢球虫经消化道侵入机体后,可能通过破坏胃肠道粘膜细胞的完整性,使得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释放至血液中,引起机体的局部炎性反应,同时使机体产生抗球虫抗体,防止更严重的损害发生。但球虫在胃肠道内被吞噬细胞吞食后,其特有的抵抗机制使细胞不被溶酶体溶解,从而避免了被杀灭。
随着循环系统的运输,抗球虫抗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而发挥其特异的免疫作用,部分未被抗体消灭的球虫则开始分裂繁殖,从而引发更为强烈的炎性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