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是弓形虫吗?

伍纬文伍纬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和消化道里的蛔目的寄生虫形态相似,成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4个弯曲,形似葵花籽。 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里,以消化道壁上的细胞为食。当它钻入了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面后,由于消化液的杀菌作用,以及消化道蠕动的作用,使它无法自由游动,只能够原地蠕动。此时,虫子体内的幼虫部分开始成熟并脱壳而出,进入消化道腔内。然后,幼虫借助口腔分泌的黏液,形成假头,并吐出肠道内容物,最后幼虫从肛门排出体外。 当幼虫在外界环境中时,虽然其体表有角质鞘的保护,但因其体内含消化液,所以仍能分解外界的食物来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而且由于其体内含有抗凝剂,因此可在体外不断进行血液循环,进行气体交换,从而避免窒息。但当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则会出现异常代谢,产生有毒物质而危害自身。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则是:虫体的运动逐渐停止,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尽,最终会发生死亡。

芮藜娟芮藜娟优质答主

细粒棘球蚴的寄生地主要有肝、肺,肠、脑、肾和脾均可有寄生。在犬、狐及豺狗科其他成员体内,成虫经消化吸收后,头节上的吸盘再生出各个叶片,在多数叶片形成后经4-5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肠内不断产生孕节和虫卵,被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含头节的虫体仍留在肠内继续发育产卵,当人或动物感染有包虫后,虫体在皮下组织内生长,但一般不发生破裂,生长到一定大小后成为终身寄生。而若皮下组织内的虫体发生破裂,虫液流入外环境或者进入血管,常可引起过敏反应和皮下包虫的异位种植。

从皮下包虫病的病变开始到出现症状,通常需数月至数年,一般为1-2年,皮下包虫病的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皮下肿块,肿块逐渐生长,边界清,不与皮肤粘连,压之有弹性感。由于皮下包虫囊常寄生于皮下脂肪层,如囊肿生长过快,超过了周围组织的扩展范围,则弹性不足、硬化,有时产生压迫症状。大多数皮下包虫病常发生于头面部、四肢、胸腹等皮下组织,寄生于肌肉内者少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