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狗有什么好处?
1、“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古人向往的社会状态,其实这种状态的出现和家犬的普及有密切关系。没有家犬的帮助,单靠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的。
2、家犬的食用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荒年或战乱时期,狗肉是很多人果腹的食物之一。所以也有“杀犬度饥年”“弃狗如废铁”的记载。
3、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犬,狗之有县蹏者也。”意思是说,狗是带有项圈的狗。实际上,项圈就是由狗的骨头做成的。
4、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士族阶层普遍养龟,并且把龟带在手上作为装饰品。而卑贱者是不敢养龟或者戴龟的手饰的。
5、唐-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广知》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武平州刺史李景让得到了一只大乌龟,非常高兴,命人用朱砂涂在龟背上,把它放在桌上,然后回身躺倒,用胳膊当枕头。没想到,这只乌龟慢慢爬到他的脸上,四只爪子搭在他的眼眶上,像是要亲吻他的脸颊。李景让感到十分惊奇,就问这是怎么回事。随从说:“这大概是吉祥的征兆吧!”
6、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专门记载了“买鱼买虾”的事,他说:“此二物至寒食、清明卖的最盛,百姓家家皆买,充庖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