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有蠕螨怎么办?
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虫寄生于皮脂腺中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癞皮病”、“痒病”。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属于人畜共患病。 1.临床症状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将本病分为耳道发炎、皮炎和疥疮三种类型。(1)耳道炎型:主要症状为患犬甩头、搔抓耳朵,并有少量分泌物自耳道流出;检查可见耳廓松弛、薄脆,乳头状突起消失或明显凹陷,外耳道内有多量分泌物附着,呈灰白色,用棉签轻挤耳道可塞满碎屑样粉状物。如用力挤压耳根,可有少量乳酪样分泌物自耳道流出。病程较长者,可能伴发真菌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难愈。(2)皮炎型:多见于体型较瘦的犬只,发病年龄多在3个月以上。典型症状为皮肤瘙痒,患犬不断啃咬、摇晃、摩擦身体某一部件,甚至用后肢搔抓、摩擦腹部,出现“磨牙”现象。由于反复搔抓,患部皮肤被擦破,出现渗液、糜烂,继而发生继发性感染,局部红肿,形成脓疱。病变多集中在颈部、肩部和背部,严重时全身皮肤均可被侵害。
(3)疥疮型:病初在手指尖、趾间和肘膝等关节附近发生毛囊周围红肿,继之出现丘疹、结节和囊肿,表面覆盖鳞屑。患犬剧烈瘙痒,喜欢不停的用前肢搔抓、摩擦患处。如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皮肤增厚、脱毛,形成湿疹样变化。
2.检查 临床检查可见各型蠕形螨病的动物均表现轻度至中度发热,体温维持在39℃左右。患部皮肤轻度潮红、肿胀,有散在的红色小结节,触诊棘手,敏感度较高。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可疑为蠕形螨病。确诊须通过实验室检查。取患部皮肤病变处的鳞屑或结痂,剪碎后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虫体或虫体碎片,同时还可观察到皮肤表面的游离虫体。如检查发现大量成虫或幼虫,即可确诊。也可采用细胞学检查法、动物接种试验等方法帮助确诊。
4 防治 (1)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不让犬直接接触寄生虫的病原体。应特别注意对犬进行定期驱虫和卫生管理。对已染病的犬应及时处理病因,控制病情。另外,对于幼龄犬可采用注射疫苗方式进行预防用药。 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犬蠕形螨病的疫苗有细胞培养疫苗和灭瘟净疫苗两种。前者免疫期为半年,后者为1年。在使用灭活疫苗期间,应当注意防止疫苗病毒侵入体内,应避免使用解热镇痛剂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2)治疗措施 对于病犬应及时处理病因,控制病情。首先应彻底清洗、消毒犬舍及用具,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对患有皮肤病的病犬应及时治疗,消除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对怀疑有胃肠道寄生虫的患犬应立即驱虫,并应注意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对于重症犬应及时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与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