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焦虑症会自愈吗?
对于大部分动物来说,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而焦虑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一般由环境刺激引起,当动物处于不确定或危险的环境时,就会产生“焦虑”行为,如吠叫、躲藏等,以期望消除危机。 焦虑是宠物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在狗的众多情绪中,最明显的恐惧是焦虑和紧张。如果动物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那么就会出现行为障碍或者心理疾病[1]。
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对焦虑的定义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现实或想象中的威胁引起的,这种威胁可能是生理上的(身体伤害),也可能是社会性的(社交失败),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生理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心理上,会出现担忧、紧张、恐惧、烦躁不安、愤怒、警觉性升高等症状;
行为上,可能出现逃避、攻击性行为及回避等行为表现。 当犬长时间暴露在焦虑情境中,其认知功能也会发生变化。例如,长期受恐惧刺激影响的猫可以产生条件反射,将一些无害的刺激与威胁联系起来,这会影响它们的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2-5]:当实验犬暴露于高频率、短时间的恐惧条件下后,其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脑内多巴胺浓度升高,而乙酰胆碱水平降低;海马体体积变小,突触数量减少;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结构受到损伤,最终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可见,长期的惊恐会损害犬的认知能力。 而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证明[6]:给予犬一定强度的电击作为恐惧刺激,一段时间后再次给犬相同的电击,结果发现其恐惧反应明显减弱,这表明恐惧消退也是焦虑干预的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在焦虑状态下,动物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退恐惧,甚至达到完全无恐惧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让狗狗逐渐学会应对压力,从而缓解其焦虑程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焦虑行为是在非焦虑环境下出现的正常反应。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没有外部刺激时,此时动物的注意力集中在内部刺激(如疼痛信号、饥饿感等)上,从而导致一些行为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治疗焦虑症的初期需要先找出导致他们焦虑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行! 那么如何帮助狗狗减轻焦虑情绪呢? 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避免周围突然出现的人、车等物体使犬产生恐慌情绪;
其次,不要给幼犬使用束缚带进行训练活动,否则会造成幼犬心理负担加重而出现拒食等行为异常现象;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有动物出现明显的焦虑迹象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哦~ 祝愿所有的毛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