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怕冷吗排行?
动物在寒冷环境下,为了维持体温不被流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在低温下,许多动物都会进入“蛰伏”状态(Dormancy)。
研究人员将实验室饲养的野生小鼠置于接近冰点的环境中,发现它们会停止进食、排尿和交配等行为,并逐渐缩小活动范围,直至完全不动。当环境温度升高后,小鼠又可以恢复正常。 在野外环境,小型哺乳类动物更容易受到低温的影响。比如松鼠和兔子的行为模式与老鼠类似;而像黑熊这样的大型食肉目动物的冬眠则与实验中的小鼠很类似。
研究人员分析了14种不同物种的行为变化数据后发现,当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绝大多数动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蛰伏现象;而随着气温继续下降,所有物种都将采取越来越彻底的蛰伏策略——要么一动不动地等待气温上升,要么干脆永久性冬眠。 这项研究说明,虽然蛰伏是一种被动防御措施,但确是动物应对寒冷天气的普遍手段之一。
不过,并非所有的蛰伏都意味着动物进入休眠或冬眠状态。比如鸟类通常不会冬眠,但为了适应严寒天气,它们的羽毛会变得更加厚实,并且减少飞行时间以保持体力。而在人类生活中,我们也会借助衣物和其他保暖措施来抵御寒冷侵袭。所以说,即使面对寒冷的冬天,我们也未必需要完全蛰伏起来,只要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了!